【疼痛的地方 = 治療的地方?】
.
「我是痛在腳,為什麼要打針在小腿」
「膝蓋在痛,為什麼只訓練屁股」
.
許多民眾會有類似的疑問,治療的地方不是痛的地方。
.
痛,是一個警訊告訴你身體出了問題或需要些改變。但痛的部位不見得就是「有問題」的地方,如同火警響了,除了要把警報器關起來,也要把起火點找出來並撲滅。
.
「治療疼痛以外的地方」的範例:
.
1. 頸因性頭痛
頸因性頭痛,是一種由肩頸部肌肉緊繃、缺氧等造成的頭痛,實際上是頭在痛,但常用的治療方式是做肩頸肌肉的徒手放鬆、伸展等,也不會將電療片貼在頭上
.
2. 膝蓋痛
有許多膝蓋痛是來自臀部肌群穩定性不足所導致,可以想像成原本公司有三個人在工作,但一個人在偷懶(臀部),另外兩個人就過勞(膝蓋、腳踝等),因此,當治療師評估膝蓋痛可能是臀部無力造成的,會透過運動治療來訓練臀部,若膝蓋本身有疼痛,也可以給予一些止痛的治療例如電療、消炎止痛藥
.
.
其他文章:https://jackchen.sport.blog/
.
.
.
#pain #rehabilitation #progression #sportsinjury #musculoskeletal #physiotherapy #therapy #training #weighttraining #physiotherapist #CSCS #疼痛 #復健 #進度 #運動傷害 #骨科 #物理治療 #治療 #訓練 #重量訓練 #物理治療師 #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#陳曉謙